香港十二時辰:申時篇
時辰:申(又稱:晡時)
十二時辰位置:第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書法字體:甲骨
論壇子題: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環境與永續發展
場次:Climate Resilience 氣候恢復力
場次網址:http://www.oxhkforum.com/climate-resilience
析義:
「申時」又稱「晡時」,意指正午已過但未及黃昏的時段。亦作「餔時」,指吃晚餐的時候。申時屬下午中至末段,於十二時辰中位置稍靠後。將「氣候恢復力」專場置於一日稍晚位置,象徵人類文明發展多年,近年始多注意環境保育,務求與自然互利共生。而且,晚餐時段乃一天辛勞工作後,古代平民多務農維生,生計所繫、一粥一飯,實亦自然餽贈,天候善惡,最牽人心。故此,將「氣候恢復力」配以「晡時」申時。
正文:
說起環境、永續發展與氣候,一如本系列前曾述及自然保育專場,都是人與自然互惠共生的相處哲學。相對自然保育重視自然生態,永續發展概念則與人類社會的關係來得更為密切。小至外賣餐具、廢物回收,大至再生能源、零排放都市,都是永續發展必不可少的項目。
記得中學時上英文課,曾有一次要我們討論核能主題並寫短文報告。那時意見頗一面倒,覺得這只是人類為了省錢、省成本、支持工業城市發展而製造的一些高污染發電技術。到很多年以後,才慢慢認識到原來核能也是替代燃煤發電的重要選項,因它是相對清潔得多的能源。那時才知道,核能也是人類早已開始思考如何不耗盡地球資源去使文明可以存續發展下去的嘗試。今天香港,大半電力供應仍是來自化石燃料,亦佔香港碳排放量大半。相對的,英國近年碳排放量卻穩步下降,而且數月前承諾,到2030年時將比現時再減少約七成排放量。
「氣候恢復力」專場請來的講者都有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參與建設永續社區的經驗。他們不止對將香港的永續發展政策各有見解,也能將外國經驗帶入討論。也許從他們的分享討論中,我們也可以反思自己小至日常層面、大至社區參與各方面如何使自己所愛的地方變得更為宜居。
將「氣候恢復力」放在吃晚餐的「申時」,亦使我們可以想像桌上晚膳如何與永續發展接軌:下班後到市場,那裡有世界各地運來、坐過飛機或船的蔬果魚肉;回家開燈、起爨,炮製美食。這些都可使我們聯想,我們會否希望他朝的香港、未來的「香港之人」,都能活在綠色而美好的香港,都能繼續享受大自然的餽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