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二時辰:辰時篇
時辰:辰(又稱:食時)
十二時辰位置:第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書法字體:隸書
論壇子題: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環境與永續發展
場次:City Planning 城市規劃
場次網址:https://www.oxhkforum.com/city-planning.html
析義:
「辰時」又稱「食時」,意指上午進早餐之時。處十二時辰第五。世界先有自然環境,而後有人、成語言、能溝通,而後聚居,積成城市。人在其中,為生活及未來而努力,為糊口而奮鬥,故將「城市規劃」配以「食時」辰時。
正文:
香港是世上其中一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而若細察居住區密度及高樓大廈高度,又思及香港有四成土地屬法定郊野公園,禁止開發,實際擠擁程度應無疑屬全球首屈一指,完全符合東坡言:「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因此,城市規劃之於香港實是非常重要,因為每個區域的常住、往來人口及車輛都數目龐大,未必可以簡單搬用其他城市的例子,需要仔細謀劃。
近數十年香港最大規模的發展應屬新市鎮規劃,理想是要建造出一批自給自足及均衡發展的社區,分流市區負擔。筆者久居沙田,因家境緣故曾在區內四處搬遷,又湊巧小學、中學、大學階段均在沙田渡過,故對該區較熟悉,而朋友亦多區內人士。總體來說,沙田是個相當宜居的地方,尤其城門河營造的空間感更是他區所無,夾河兩岸又有好些休憩地帶。沙田以城門河為標記,實是相當有理,因它不止在地理及視覺上有代表性,在實際上都對平衡整區生活空間起了重要作用。而沙田一區既自成一角(因三面環山),又離市區不遠,令人覺得出則鬧市入則鄉村,恰到好處。
論壇請來幾位城市規劃專家,討論新市鎮、天橋、人車爭路等等的問題。究竟香港這個都市是否可以在解決人車爭路的同時,又能讓平民有多種生活模式的選擇,又讓城市中心保持高度方便及彈性?把所有人「堅離地」,人車分離,固然可以方便城市運作,但缺了轉角街舖、城市探險的樂趣,這個又會不會是我們的理想城市?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他理想城市或社區的圖畫,規劃層面又能如何回應這多方不同以至是互相矛盾的訴求?
將「城市規劃」專場放在「食時」,明顯是將食與城市掛勾。但這也是因為筆者覺得,真正令你覺得你「居住」在一個地方的,往往不是午飯地點(讀書的大家也許主要是學校飯堂,或學校附近的餐廳;上班族亦類近)或晚飯地點(一般要麼是旺角、尖沙嘴之類「全世界中心點」,或是貴一貴的好西),而是早餐地點。早餐很多時候要不在家,要不就是樓下餐廳,因此,這個早上的「食時」,也許最能代表一個讓人居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