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二時辰:未時篇
時辰:未(又稱:日昳)
十二時辰位置:第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書法字體:草書
論壇子題:Culture and History 文化與歷史
場次:Film Studies 電影研究
場次網址:https://www.oxhkforum.com/film-studies.html
析義:
「未時」又稱「日昳」,意指正午剛過,太陽傾側,漸次西沉。電影與科技發展、人文聚落息息相關,若無兩者之出現,則電影亦無由誕生,而電影亦最能反映城市人文風貌,故將之置於科技、社會數場之後。再者,午後日光遲遲,飯後傭懶,日之已昃,最宜閒坐家中,與摯愛親朋共觀電影佳作。故此,將「電影研究」配以「日昳」未時。
正文:
說到電影行業,若說哪個地方可以由一小小城市帶起一類電影文化,那必定是香港。這當然也與近代東亞歷史密切相關,上世紀中期,在香港穩步發展的同時,東亞其他地區仍是百廢待舉。但不論如何,事實是香港曾有數十年統領東亞影業,亦是世界重要電影產業基地。若說「港產片」一詞曾是亞洲電影的代表,恐怕並非虛言,
伴隨著其他東亞地區經濟起飛及文化產業漸興,近年香港電影業已備受擠壓。當然也因為科技進步,走入電影院觀影的人次也不可避免減少。不久前剛宣佈全線結業的UA院線於1985年開業,其實正見證了港產片由全盛至現在謀求轉型的時期。說起戲院,筆者身邊對電影稍有涉獵的朋友都會說,入場觀影與在家觀影的感受不可同日而語。入場有集體互動、巨大屏幕、立體音響等等體驗,是在家觀影無法做到。雖然如此,全球疫鎖足有一年,筆者也相對多了在網上看電影,補看了一些經典之作。或許,當更多人對電影本身產生興趣,也是港產片嘗試轉型的契機。
論壇設「電影研究」專場,請來幾位香港電影業中位置不同的專家來探討香港電影發展。他們背景各異,有藝術片專家、商業片導演,也有前線演員。不知道他們在這個文化藝術產業備受考驗的世代,會對香港電影發展有甚麼見解?
「電影研究」放在「日昳」,意義也在於日雖漸西,卻仍保有其照亮萬物的能力,一如電影能從各個方面反映社會人情。希望今後香港電影業的發展能找到自己的道路,以其獨特角色參與世界電影業大家庭並繼續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