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貫中西,出入四部──記第二十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全文刊《新亞生活月刊》(2007.05.15):http://history.na.cuhk.edu.hk/Portals/2/Images/Publication/b1665996x_v34_2006-2007_09.pdf。下文為最新版


本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有幸邀得柳存仁教授擔任講者。柳教授共主持三講,分別為:「《論語》與《春秋》」、「中國傳統小說的演變」及「丘處機傳」。三講均參與者,可說已初步涉獵中國傳統學術之大體。自西晉至清季,中國學術以經史子集四部為分類準則,晚近因國情改易,四部分類方漸式微。然四部分類仍為研習中國傳統學術所不可不知者。柳教授之三講,正能囊括四部,無一遺漏。

第一講「《論語》與《春秋》」,屬經學範疇。柳教授指明,讀《論語》當先知《春秋》。《春秋》既為孔子所定,又能反映春秋末年之社會。孟子謂「知人論世」,倘欲得知孔子,則當先知其所處之社會形勢。由是讀《春秋》則知孔子身處之時代,從而更易理解孔子之思想及其行動之原因。春秋時代,弒君、殺父、近親亂倫……時時有之,可見孔子乃身處國家危亂、社會失序之環境。孔子之理想,正為其回應當代處境之反映。知孔子之世,然後讀《論語》,則自能明瞭孔子之行事為人。

第二講「中國傳統小說的演變」,探討中國傳統小說的成型過程,中國小說屬集部。柳教授認為,先秦時代之故事寓言,實已備後世小說之內容。漢代則粗具雛型。至唐代,柳教授舉中國固有之泰山府君與佛教概念當中之閻羅兩者之關係為例,說明佛教之傳入,對中國傳統小說帶來不少影響。鬼神之說素為中國傳統小說之常用題材,唐代以前,泰山府君素為管理魂魄之最高長官,至佛教傳入,其地位漸被閻羅所取代。是以,探討中國傳統小說之成型與流變,不得不重視佛教傳入之影響。

第三講「丘處機傳」,講述全真道人丘處機之生平,當中牽涉極多《道藏》文獻,《道藏》歸子部。柳教授歷述王重陽至丘處機之歷史,為聽講者指涉研究全真教歷史以至宗教歷史之門徑。柳教授指出成吉思汗召對丘處機,並稱其為神仙一事,對全真教之發展極為重要,奠定全真教在蒙古治下之中國之地位。柳教授以其過人毅力及精神研究道教,曾費兩年時間通讀共一千一百二十冊之《道藏》,並作五十冊筆記。是以柳教授勉勵學人,治學當從基本著手,細讀基礎資料,作科學研究,如是方能得正確結論。

細意察之,首講經,次講集,三講子,史部何在?其實,三講均牽涉史學考證。《春秋》固為史書,而柳教授講述中國傳小說之成型歷史、丘處機生平在全真教歷史之地位,無一不需歷史資料文獻作旁證。近世,各國流行「博雅教育」,謂育人必先使之成通才,再尋覓其專業。以中國學術言之,柳教授於四部無不涉足,窮究中國學術,縱橫游弋,逍遙其中,又不囿於中國固有之研究成果,舉凡日本、西方之研究成果,亦在所涉獵,適足為「博雅教育」之最佳典範。本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短短三講,已足使聽者管窺中國傳統學術之瞭闊,及有幸一瞥這位身處現代社會,而能結合中外研究成果、兼治中國四部學術之學人。「學然後知不足」,適足概括筆者之感受!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